- · 《农业经济》栏目设置[05/19]
- · 《农业经济》数据库收录[05/19]
- · 《农业经济》收稿方向[05/19]
- · 《农业经济》投稿方式[05/19]
- · 《农业经济》征稿要求[05/19]
- · 《农业经济》刊物宗旨[05/19]
乡村金色人才计划:将农业打造成可传承的产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宛霏 下午3点,日头正盛,天门市彭市镇同乐村一片大腿高的实验稻田里,收割机的轰隆声正从远处传来。马少威和家人的面前堆着一袋袋刚收割下的水稻,他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宛霏
下午3点,日头正盛,天门市彭市镇同乐村一片大腿高的实验稻田里,收割机的轰隆声正从远处传来。马少威和家人的面前堆着一袋袋刚收割下的水稻,他们边称着重量,边准备装车。
天门位于湖北省中部的江汉平原,总人口167万,曾经有贫困人口人,比例不到5%,属“插花贫困地区”,需要精准化扶贫。2019年,四川海惠助贫服务中心和天门市乡村振兴局(原扶贫办)在天门共同实施“乡村金色人才计划”,以路演形式选出35个“乡村致富带头人”,给予3万元资金和对口需求能力建设,激发乡村内生动力。80后的马少威就是这35人之一。
马少威回乡种水稻已经有5个年头了,他曾经在广东干了14年,从事通讯行业。虽然当时已经年入38万元,但考虑到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2016年他还是决定回到老家天门。返乡后,他埋头扎根土地,学习农业技术、经营管理、设备维修等各方面知识,创办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从通讯到农业,从东南沿海到华中故乡,承受着脑力和体力双重挑战,从没下过地的马少威走向田间地头。在这期间,他也感受过崩溃。秋收时节,马少威经常要忙到凌晨一点。有一年当地连下了两周的雨,原本平坦的路都出现了三道槽。“我收割完在地里滑倒了三次,浑身是泥。”马少威也曾经动摇过,但他一想到农户握着他的手道感谢,只要他的车从田里一经过,就有农户放上来橘子、苹果的画面,便又打消了念头。
“农业不是短平快的行业,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马少威说,好在农业政策的帮助下,当地返乡务农的人数越来越多,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加入“乡村金色人才计划”后,马少威用政府帮扶的3万元资金购入了更多设备,除了自家的500亩农田外,还服务了3000亩农田。通过全托管、半托管和订购物资三种方式,助力物资欠缺或无劳动能力的农户。
马少威始终认为,农业的三产融合至关重要:产前和产中是基础,产后是关键。未来,他希望打通产品渠道,开发更多天门米产品,让当地特产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几十里开外的多宝镇向阳新村,中午12点,姚丽开着客货车,拉着自家的无人机,来到刚冒出白菜的地里喷水。手机app设定好3米的飞行高度和航线,无人机就盘旋在农田上空。
作为女子飞防队的一员,她的“飞手”生涯还要追溯到两年前。那时候,同村的蒋明兰刚回到老家天门进行植保机械的创业,加入了“海惠金色人才项目”。她熟悉无人机精准喷洒的特点和村里留守女性生活状态,便倡议当地妇联培训女“飞手”。在3万元资金就位后,她对来自各乡镇的38名女性免费进行为期一周的植保无人机操作培训,姚丽就是其中一位。职业“飞手”辐射周边,满足当地对农药喷洒、播种、施肥的需求,也大大提高了家庭收入。
在海惠助贫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勇看来,在农村地区推动经济增收和产业发展项目,人才振兴最为关键,返乡青年是特别重要的乡村人才。“乡村金色人才”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乡村致富带头人”提供参与式产业发展、农产品价值链、合作经济、组织协调管理等一系列能力建设,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帮助农户实现经济增收,实现社区产业可持续发展。
秋分洒满大地的不只有水稻的金色,还有晚霞的颜色。“晚霞映红了老人们刀刻般的皱纹,我才忽觉还在田中忙碌的他们早已年迈。”马少威告诉记者,返乡创业的青年扮演着“救火员”的角色,承担的不只是创业工作,也要对当地百姓进行人文关怀。“情怀”、“看准道路”、“吃苦”也是马少威眼中返乡青年务农创业的三个前提。他希望,将农业打造成可传承的产业,一代代传承下去。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网址: http://www.nyjjzzs.cn/zonghexinwen/2021/1007/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