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经济》栏目设置[05/19]
- · 《农业经济》数据库收录[05/19]
- · 《农业经济》收稿方向[05/19]
- · 《农业经济》投稿方式[05/19]
- · 《农业经济》征稿要求[05/19]
- · 《农业经济》刊物宗旨[05/19]
农业农村部2019回乡调研| “小米加步枪,好米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山西省武乡县小米产业发展探行 编者按:农业农村部自2001年以来积极利用春节假期开展回乡调研活动,2019年春节期间,广大党员干部围绕领导关注、社会关切、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和
--山西省武乡县小米产业发展探行
编者按:农业农村部自2001年以来积极利用春节假期开展回乡调研活动,2019年春节期间,广大党员干部围绕领导关注、社会关切、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和“三农”发展实际问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炕头,从不起眼的细节里体会变迁、从鲜活的事例中总结经验,撰写了大量优秀文稿,生动反映了所在地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治理工作和村民的生产生活变化。按部机关党委要求,现将部分优秀文稿摘编如下。
“我住过不少小山村,到处有我的父老乡亲,小米饭把我养育……” 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父老乡亲》把山西小米的革命历史唱了出来。笔者家乡在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 对于我们武乡人来说,“宁可三餐无肉,不可一餐无(小)米”,小米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食物。从小就听父母说武乡小米是最好的,但市场上熟知的却是沁州黄小米,很少见到武乡小米。这次春节回家,笔者惊奇地发现,武乡小米已经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于是激发了兴趣, 在走亲访友之余拜访了县农业委员会和小米企业。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武乡,了解武乡小米。
武乡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说起武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昔日做军粮,今日致富忙”, 这是武乡县的真实写照。
武乡是一个革命老区,地处太行山西麓,抗战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长期在此驻扎,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战斗和生活。当时仅有14 万人口的小县,就有9 万余人参加各类抗日团体,有2 万余人为国捐躯,可谓是“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
武乡是一个“资深”贫困县, 一直以来就是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受区位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产业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被列为国家扶贫重点开发县。
武乡是全国优质小米核心产区, 地处北纬37 度,日照充分,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土壤以弱碱性红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有着不可复制的古贡米资源,非常适合谷子生长。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小米生长环境,武乡小米色泽金黄,米油浓稠、香气浓郁、营养丰富。武乡县谷子种植历史悠久,2018 年全县谷子种植面积约9.19 万亩,总产量为2.5 万吨,亩产约500 斤。
武乡小米的品牌之路
我们熟知的沁州黄小米产于距离武乡30 公里的沁县,是清朝供朝廷享用的贡米。沁州黄小米早已名声在外,事实上,武乡已成为沁州黄贡米的主要产区,甚至品质更佳, 很长一段时间武乡的小米只能“蹭着”沁州黄的热度销售,做沁州黄的种植基地,优质小米一直“养在深闺人未知”。近年来,伴着扶贫的春风,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支持和老区人民辛勤努力下,武乡小米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有了自己的品牌。农委同事老白向笔者详细介绍了武乡小米的品牌发展经验,总结梳理如下。
一靠技术推广。近年来,老区人民借助传统种植优势,依托山西省农科院雄厚的科技实力,将地处丘陵旱地的铺上村作为谷子示范基地,大力实施有机小米生产示范园区项目,推广谷子宽垄密植、渗水地膜机械穴播等新技术,根据各地气温差异选择不同品种,主要有长农35 号、长生07、晋谷40 号、晋谷28 号、晋谷21 号等优质品种。为确保品质,谷子种植也由以前施用化肥,转变为以施用农家肥为主确保武乡小米绿色、有机品质。武乡县与省农科院开展“院县共建” 战略合作,定期面向农户开展谷子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和推广。县里还创建了绿色有机谷子封闭示范区,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靠电商扶贫。乘着全国脱贫攻坚的东风,随着武乡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建设,县政府确定了“打响小米品牌、进行全网促销、实现脱贫增收”的新思路。在政府的引导下,武乡小米通过各类电商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涌现出以中国第一微店村--上司乡岭头村为代表的小米微商销售网点,多家企业在武乡县设立了小米产业基地,在全县发展电商订单农业5 万亩。岭头村村民通过微店创业,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实现了整村脱贫。武乡县先后与京东、苏宁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签订协议,推动小米等农产品在电商销售。县里还打造了农民直播网红团队,宣传销售农产品等等。目前武乡小米产业电商(包括淘宝、微店等)从业人员约5000 人,年销售额近8000 万元。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网址: http://www.nyjjzzs.cn/zonghexinwen/2020/1110/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