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撂荒地何去何从?——四川农业大县撂荒地复垦

来源:农业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8 02: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资料图:四川省三台县 (图片来源网络,与内容无关) 四川省三台县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农业大县。近日,记者前往该县鲁班镇随机走访土地耕种情况。在乡村班车上,当记者问起同行


资料图:四川省三台县 (图片来源网络,与内容无关)

四川省三台县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农业大县。近日,记者前往该县鲁班镇随机走访土地耕种情况。在乡村班车上,当记者问起同行的老乡是否有耕地撂荒,他们第一反应是以为记者来流转土地。从老乡们的脸上,能看出对此的期待之情。

“你们是来包地的吗?山上好多都荒弃的,没得人种,太可惜了。”车上一位老婆婆对记者说。

抵达鲁班镇后,听说柏树村撂荒情况严重,记者随即搭乘一个老乡的三轮车,沿着山路前往该村。恰逢秋收时节,田地里满是金黄的稻谷、麦子,河道边一些玉米由于遭受旱灾,叶杆枯萎,被遗弃在地里,很少见到没有开垦的土地。

当地一位村干部指着周围山丘告诉记者,年轻人认为种粮一年的收入抵不过打几天工的工资,再加上水利设施不足,山顶上和山脚的许多田地撂荒了,长年无人耕种。“撂荒的主要是不便耕种的地。”他说。

当提出让他领路看看撂荒地时,他为难地拒绝了记者:“好多年没有人上山居住、种地了,路都没有,根本上不去。”

此后,在前往该县龙台镇的乡村班车上,坐在记者旁边的学生王黎聊起了自家情况:“我家两亩田地都种了水稻,前几天才把家里的谷子收了,山上的一块荒了几年了。”对于撂荒的原因,她说是因为灌溉设施坏了,抽水的成本翻倍,再加上家里青壮年在外打工,山上土地就慢慢没人种了。

记者随后来到另一个农业大县中江县。该县与三台县类似,人口超过百万,人均土地稀少,地貌以丘陵为主,耕地分散、细碎。在永太镇金桥村,记者遇到了村民李隆建,他介绍说:“当地土地撂荒的原因一是二台土、三台土,即平地之上的第二层和第三层坡地,不好耕种;二是青壮年大都不在家,没人种地。”

在永太镇东沟村,记者随一名村民沿着砂石小路爬上一座山丘,看到一片开阔平坦的土地长满齐腰杂草和野花。“这片地就是耕地,也荒了好多年,说是有人包了要种,但后来也没见有人来。”这位村民说。

记者继续前行,穿过一片树林,经过一个水塘,两栋农房随即映入眼帘。户主是东沟村村民谢廷伟,据他介绍,他一大家里本有十几口人,如今只有三口在这个老宅子里居住,其余全部都在县城卖豆腐、做小生意。“算下来家里有几十亩地,我们现在就种了一亩玉米、一些小麦自己吃。”谢廷伟说。

不过来到永太镇新店村后,记者看到不少二台土种上了农作物。村民兰序禄带着记者爬上一座山坡,向下望去,可见山腰的三层土地上都长出了嫩绿的新芽。“这些主要是黄豆和药材,种它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恢复地力,大概明年就可以种经济作物了。”兰序禄说,今年中江县农业部门鼓励大家流转荒地,进行复耕复垦,于是他流转了该村70多户人家的30多亩土地。

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副站长刘举介绍,为保证粮食产量,中江县的各个乡镇分别出台撂荒地复耕复垦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如撂荒地整治工作补助、组织农机专合社统一整地、利用项目物资组织农户复耕等。目前,中江撂荒地已复耕.66亩,复耕率91.57%;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现一些乡镇漏报、瞒报撂荒土地231.53亩,并进行了查处。

为你推荐

本文来源:新华社

转载编辑:杨滢?//责编:李雨楠?//监制:汪群均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网址: http://www.nyjjzzs.cn/zonghexinwen/2020/0928/870.html



上一篇:建体系、壮产业、降成本,重庆推进农业生产托
下一篇:内蒙古返乡青年做“新农人”:精耕新农业“沃

农业经济投稿 | 农业经济编辑部| 农业经济版面费 | 农业经济论文发表 | 农业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