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经济》栏目设置[05/19]
- · 《农业经济》数据库收录[05/19]
- · 《农业经济》收稿方向[05/19]
- · 《农业经济》投稿方式[05/19]
- · 《农业经济》征稿要求[05/19]
- · 《农业经济》刊物宗旨[05/19]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化农业合作社是农村发展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由于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以及国家为了抑制肉价,鼓励生猪养殖,增加出栏数量,无意增加玉米的消耗;再加上现在正是玉米青黄不接的时期,让玉米价格有小幅度上涨,玉米收购
由于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以及国家为了抑制肉价,鼓励生猪养殖,增加出栏数量,无意增加玉米的消耗;再加上现在正是玉米青黄不接的时期,让玉米价格有小幅度上涨,玉米收购价一般在1.20~1.25元之间;再加上中储粮事件,让人们对粮食安全产生担忧。
长势喜人的玉米,一棵长两个棒子
其实,在今年三月份,受疫情影响,人们盲目跟风抢购囤积食品,从而引发小麦的价格就出现小幅度上涨,小麦收购价一直在1.元一斤徘徊;收购企业直呼买不起。
即便是现在粮食价格,农村仍然有土地抛荒,让人惋惜。当然有老龄化的原因,更多的是农民种三亩两亩地根本就不赚钱,辛苦一年,不如出去打工。
以玉米为例,以亩计,单位元;耕地60、底肥140、种子65、追肥90、浇水60、打药60,这些都是必须花销。播种、追肥、收获自己干不打钱;共计505元。收获玉米1000×1.10=1100;除了人工费剩下595元。一个家庭种三四亩地累死累活的一年也就两千左右。不如出去打工一个月的收入。
曾经被视为命根子的土地,现在在一些人眼里倒成了“鸡肋”,种着不值钱,荒废了可惜。只能外出打工,当捎管理土地,应季种点粮食,有时间就管理管理,能收多少算多少吧。这种兼职管理农业的方式,在农村比比皆是,甚至直接抛弃。产量也就800~1000斤;这一点在农村都有体会。年头不好的,甚至更低。这样一亩地的纯收入也就三四百块钱。
荒废的土地,让人看着惋惜。
但是,如果专业集中管理,使用机械化的话,一年只种一季玉米(夏玉米),亩产量能达到1500~1800斤,甚至更高2000斤。这不是虚数。清明后播种,九月以后收获,五个月还多的成熟期。这多出来的产量500~800斤也就是至少600块钱的收入;这样一亩地的收益在一千多块钱;种两百亩,应该有二十多万收入吧。当然还要扣除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20万)和钻井费用(十万);这些费用前期一次性投入高,后期(15~20年)基本没有多少费用,只是费点油钱电钱;还有土地流转钱(300~500)。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和资金上的补助。
这样既能增加个人收入,又能解决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后顾之忧;最关键的是能够确保粮食产量。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民以食为天”。说明了粮食的重要性,更为今后农村发展指明方向。
发展农村产业,振兴乡村经济;我觉得应该这样:
⒈政府大力扶持,给出优惠政策。
让那些有想法,有作为的政府人员,下到基层,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亲自指导,和农民拧成一股绳;鼓励大学生回到农村创业;提高引资,利用一切社会资源,让那些想从事农业项目的有识之士,给予良好投资环境。农村有广阔的市场和原始的投资环境,只有有资金,有头脑,应该有一番作为。
⒉放开房屋交易。
国家都取消了农村和城镇户口的区别,允许农民到城市买楼,为什么城里人不可以到农村买房?只有这样,城里人才会到农村发展,把他们的一切社会资源与农村相结合;既能带动农村发展,也满足了城里人家乡情怀。还可以解决农村闲置的房屋。
在围墙边开荒种植的玉米
⒊把互联网、电商、物流结合起来。
省去一切环节,把生产出来的最新鲜商品直接送到百姓餐桌;既解决了城市现有的生活压力和就业问题,又解决了农业一切实际困难;一举两得。
⒋因地制宜,组建现代化相关合作社。
平原地区发展粮食生产,适合机械化耕种,能有效降低成本;对于山地,应发展相应的特色产业;如山地葡萄苹果板栗等。由于光照时间长,通风透光好,甜度高,上色快,卖相好。政府可以联系深耕机械,或者挖机进行深翻改土;协助钻井,拉电,铺管道等基础设施。也可以建一些大棚,种植樱桃草莓等。让一些懂知识有作为的流转土地的农民(城里人也可以),去实践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富之路。
大棚葡萄,长势喜人
农民作为社会最底层,满足感,幸福感真的很简单;只要有人带头,不影响自己的收入,还是愿意接受新事物;更别说能一起致富。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2020脱贫攻坚的目标;既然农民不愿上楼,那就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现代化改革,促进乡村发展。既尊重了民意,政府又没有了压力,百姓其乐融融,那才是真正的小康社会。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网址: http://www.nyjjzzs.cn/zonghexinwen/2020/0803/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