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经济》栏目设置[05/19]
- · 《农业经济》刊物宗旨[05/19]
- · 《农业经济》征稿要求[05/19]
- · 《农业经济》投稿方式[05/19]
- · 《农业经济》收稿方向[05/19]
- · 《农业经济》数据库收录[05/19]
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机遇 加快构建平昌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平昌充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方位服务,打造了以茶叶、花椒、生态养殖+乡村旅游为主的3+1农业特色产业70余万亩。下一
近年来,平昌充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方位服务,打造了以茶叶、花椒、生态养殖+乡村旅游为主的"3+1"农业特色产业70余万亩。下一步,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巴中"北向出川出渝大通道、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产业协作配套基地、休闲度假后花园"发展定位,加快构建产业发展"三大支撑",结对共建成渝平交流合作"朋友圈",促进平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基地规模效益支撑。一是加大农业要素投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切实加大人力、技术和财力等要素投入,积极引进成渝地区社会资本在平昌投资建园、发展产业、开展加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标准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二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融合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目标,坚持"总体规划、全域布局",以全县"3+1"特色产业为基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打造南接成渝、北联西安的茶叶、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集群,把平昌建设成川东北优质粮油基地和成渝地区绿色生态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三是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立足"成渝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发展定位,融合成渝经济文化特色,将基础配套、产业基地和旅游服务同部署、同建设,加快完善农业设施,迅速打造一批集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康养度假、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充分吸纳成渝游客来平旅游,增加产品营销、旅游观光、采摘体验、康养服务等多项收入。
加快构建产品供销链条支撑。一是推进产品精深加工。加大地区人才、技术等交流合作,开展技术交流因地制宜引进成渝地区农业生产、园区建设等先进经验、人才力量和生产设备等资源,共同建立集产品开发、加工生产、智慧物流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区。设立相应的创新专项基金,在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及其产品加工发展的关键技术及公共性技术研究等方面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积极引导成渝经济发达地区各类社会资本在平昌投资办厂和开展农产品加工等相关技术研发,重点开发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二是畅通产品营销渠道。深入推进"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充分借助人才交流、贸易合作等契机,引导本地企业积极融入西博会、农博会、名企四川行等展会平台,鼓励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成渝地区消费潜力,着力推动"平昌产、平昌造"融入巴中北向出川出渝大通道,全面拓展营销渠道,确保销路畅通、销量稳定。三是化解产品供需矛盾。全面加强成渝平地区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成渝地区社会资本入驻平昌,坚持"内引外销",搭建两地农产品及农机、农资等附属产业交流互通平台,开展"直播带货"、企业结对共建等活动,实行订单生产、定向消费,聚力解决本地产品"出不去"、外地产品"进不来"等难题。
加快构建品牌价值结构支撑。一是打造优势特色品牌。充分依托平昌独特的生态和地域优势,立足本地现有农业品牌,全面实施新品牌培育、老品牌升级、优势品牌整合"三大品牌战略",打造一批融合川渝特色和巴山文化的既有"底子"又有"面子"的农业特色品牌。二是提升区域品牌形象。顺应和承接成渝地区市场需求,加大"三品一标"和驰名商标的培育支持力度,开展茶叶、水产、畜牧等重点企业、名牌产品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强化品牌意识,树立品牌形象,推广产品销售,创建驰名商标,聚力打造成渝巴经济文化走廊知名品牌,建立完善区域公共品牌使用准入和淘汰机制,全面提升区域公共品牌形象。三是健全品牌保护机制。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一手抓培育创建,一手抓保护提升,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提升和质量监测机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充分激发涉农主体做大做强农业品牌的信心和决心,以品牌产品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网址: http://www.nyjjzzs.cn/zonghexinwen/2020/071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