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经济》栏目设置[05/19]
- · 《农业经济》数据库收录[05/19]
- · 《农业经济》收稿方向[05/19]
- · 《农业经济》投稿方式[05/19]
- · 《农业经济》征稿要求[05/19]
- · 《农业经济》刊物宗旨[05/19]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分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威胁。随着日益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污染监测工作也变得越发重要。通过生态环境污染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其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威胁。随着日益严峻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污染监测工作也变得越发重要。通过生态环境污染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其污染情况及污染物基础数据,从而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恢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一、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传统方面,焚烧秸秆一直是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虽然近些年对秸秆的加工及处理技术不断革新,但对于广大农村种植户而言,燃烧秸秆依旧是其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之一。同时燃烧秸秆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再者,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生态环境污染也日益凸显。大量化肥农药被投入农业生产中,不但对土壤环境及养分结构造成了污染,同时也会散落至附近水体中,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不仅不利于农田的可持续发展,还破坏了生态平衡。并且环境中的农药残留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经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最终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二、主要监测技术
(一)土壤环境监测
土壤监测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依照监测方式不同可分为:实验室测定(即异位测定)和现场测定(即原位测定)。
在实验室测定中针对无机污染物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光学分析法、电化学法以及化学分析方法。其中光学分析法(例如X射线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的优势在于其广泛的适用性、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并且操作简单;极谱法的选择性好,可测定组分线性范围宽,可以实现无机污染物连续测定;化学分析法操作简便,但灵敏度和选择性都较低,而且检测样品需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针对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测定方法主要有色谱分析法以及色谱-质谱联用法。
现场测定中测定方法主要有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无机污染物)和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法(有机污染物)等。
(二)大气环境监测
大气环境污染监测是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污染一般由工业废气、交通尾气、化石能源及农业焚烧等组成。大气环境污染物中分子状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卤代烃、碳氢化合物等;颗粒状污染物主要有降尘、总悬浮微粒、飘尘及酸沉降等。其中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危害主要有:臭氧等强氧化性物质会造成氧化性危害;硫化氢、甲醛等会造成还原性危害;硫氧化物等会造成酸性危害;乙烯等碳氢化合物会造成特定的生理危害等等。通过农田里污染源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针对性地设计大气环境污染监测指标,从而为污染防治获得更为精确的污染物数据。
(三)水体环境监测
水体环境污染监测同样也是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污染一般有工矿企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垃圾、大气污染物因降雨而进入水体环境、农药化肥污染等多种原因。在水体环境污染监测中,常规指标包括水温、全盐量、pH值、化学需氧量、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硫化物、氰化物、总氮、总磷、生化需氧量、挥发酚、阴离子洗涤剂等多种监测指标[3]。可采用基于无线GPRS技术的水质监测系统实施监测水质的pH值、温度、浊度等,同时现场检测可通过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MS、GC-PID等仪器对水体无机污染物及有机污染物进行现场检测,从而精确掌握监测区域的水质情况。
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监测的措施
(一)完善自动化监测系统
伴随着各类监测技术的发展,令构建自动化监测体系成为可能。通过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分布于各个区域的自动监测系统(包括土壤自动监测系统、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水体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整合统一接入,构建一个B/S模式的农业生态环境的远程自动化监测综合管理体系。对各类污染源进行自动监测,一旦污染指标超出规定,系统会立即向相关人员发出告警信息,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完善监测及评估体系
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监测体系,建立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国家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和质控[5]。同时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与污染防护激励制度、引导基层群众从事可持续绿色农业。另一方面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评估机制。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及一定的不可见性。在实际监测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监测数据,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只有通过持续精准的观察和监测,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网址: http://www.nyjjzzs.cn/qikandaodu/2021/0313/1320.html
上一篇:围绕现代化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
下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再保险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