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经济》栏目设置[05/19]
- · 《农业经济》数据库收录[05/19]
- · 《农业经济》收稿方向[05/19]
- · 《农业经济》投稿方式[05/19]
- · 《农业经济》征稿要求[05/19]
- · 《农业经济》刊物宗旨[05/19]
互联网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探索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互联网+农业”概述 “互联网+农业”其概念是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产业升级改造, 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也是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突破的
1 “互联网+农业”概述
“互联网+农业”其概念是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产业升级改造, 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也是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突破的关键点。 “互联网+农业”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以打造现代农业为动力,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线上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 通过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结合,逐渐加强农产品信息宣传、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营销渠道以及降低农产品销售成本等, 让更多农业产品销售出去,走出农村,并以此带动农户增收。
当前,“互联网+农业”主要分为以下形式:一是智慧农业生产型。 此模式下主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及生产环节进行优化。 二是农产品上行,借助互联网将农村各式农产品在网络进行销售,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农产品信息发布与交流, 帮助农户扩大产品信息宣传渠道及销售渠道, 将更多的农村产业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2 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促进农业结构优化
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在一定程度需要依靠农民的力量。 在市场的引导下,农民改变原来的种植产业、种植的农作物,依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 但是此种调整必须坚持市场为导向, 那么就需要农民能够充分的获取农业信息资源,足够地了解农产品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出如何调整农业生产,看到调整后的好处、前途所在,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农民对于种植生产什么农作物,产业调整后会给他们带来多大利益不清楚的情况下, 他们宁愿选择维持现状,也不愿冒风险进行农业结构的变革。 根据资料分析得知,我国过半数的农民对于种植、销售何种农产品、 去哪里进行销售多是凭借自身多年农业生产销售的经验来进行判断的或者结合自身有限的认知凭借直觉,基于此种方式的农业生产与销售经常出现和市场需求不一致的现象,导致农作物滞销,同时影响农业产出获得的收入。 所以,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为农民打开了眼界,扩宽了信息搜集与传递的渠道, 有利于农民准确了解市场的变化与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学的农产品生产。
2.2 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收益
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降低农业成本。 首先农业相关的资讯、数据信息较为复杂,既包括气象信息也涉及到了市场、科技等信息。 对于处于农村地区的村民来说,全面获取多方面信息较为困难。 同时,对于农业的部分信息不仅难于准确、快速的获取,且获取的成本较高,无形中增加了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成本。 其次当前农业市场,科技竞争已然成为开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 互联网成为快速了解学习农业新技术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生活环境相对闭塞的山村,互联网是农户最快获取新技术的手段,快速学习掌握新技术,有利于将最先进的科技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换的速度。 最后互联网帮助农民获取了更多购买与销售渠道,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能够找到更多的供应商与消费者,从而能够多方比较价格,选择有利的交易条件。
2.3 倒逼农业转型升级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其发展主要取决于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程度,而不再是农业资源投入的多少。 伴随“互联网+”新时代到来,技术、信息等新型要素已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点。 例如,从劳动工具角度来看,许多在土地上耕种的不再是传统的农具,转变为了自动化的机械设备[1],部分设备利用互联网为基础, 将互联网进行扩散与伸延,交换设备信息,通过设备传感器伸入土地、大气和设备之间,并通过网络进行运行管理。 新时代,将互联网和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紧密连接在一起,倒逼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变化,促进了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
3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不完善
农产品的品类较多, 由于消费者对农产品不够了解,选择上会有难度。此外,农产品在互联网上销售时,哪些可以销售,哪些不允许在网上销售,同一类农产品在网上销售的包装标准是什么,农产品质量标准如何确定等这些问题目前还不清晰。 我国的农业相关标准体系分为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在农产品质量标准方面标准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并且和国际上农产品的销售质量体系相脱节。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网址: http://www.nyjjzzs.cn/qikandaodu/2021/0222/1277.html
上一篇:保险下乡对江苏省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农业经济文化环境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