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经济》栏目设置[05/19]
- · 《农业经济》数据库收录[05/19]
- · 《农业经济》收稿方向[05/19]
- · 《农业经济》投稿方式[05/19]
- · 《农业经济》征稿要求[05/19]
- · 《农业经济》刊物宗旨[05/19]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策探析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新时代对农民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实现人才强农、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推进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1 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
在新时代要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了“新型职业农民”这个概念,此后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工作提出要求,在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 000万人,可见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视。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并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具备普通农民的基本条件,还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目前,农村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师资力量不足,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难以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当前,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而人才振兴是关键,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正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较于传统的普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有着较高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理念,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2.1 为乡村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之前很多农民并没有参加过专业知识学习,也没有机会接受专家现场指导,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农民教育培训的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数量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包括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家庭农场经营者、农业经理人、返乡创新创业青年等。通过农业专家的现场指导和实训,农民学员不仅掌握了专业生产技术,而且经营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逐渐成为带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2.2 促进增收,提高经济效益
相关研究表明,农户经济收入水平与科技文化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典型经验的广泛宣传,农民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科学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队伍中来。经过不断学习和大胆尝试,从理论学习过渡到生产实践,劳动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农户收入水平也不断创新高,继而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返乡人员扎根农村创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2.3 拓宽思路,丰富经验交流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讲授培育模式,通过开展教授专家现场指导、网络媒体、云上智农App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以及专家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经验交流,并发挥农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不仅提升了农民专业技能水平,而且扩宽了农民思路、丰富了农民经验、激发了农民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农民敢于进取敢于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营造出学知识、用知识的良好社会氛围。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现代农民已经逐渐由一种身份转换成为一种职业,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在于其独特的职业性和综合的技能性,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并能够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应有更高的要求。
3.1 因地制宜,因人施教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温度、湿度等都有很大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也大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区主导产业的不同。以福建省为例,福州适宜种植水稻,三明以柑橘和梨树为主,宁德以茶叶和水稻为主,漳州种植水仙花等花卉苗木等。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特色产业开展适应当地生产需求的针对性分类型培训。另外,由于农民的年龄、文化程度、接受水平、培训需求等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初、中、高级分层次培训,采取丰富多样的培育方式,提升培训效果,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1]。
文章来源:《农业经济》 网址: http://www.nyjjzzs.cn/qikandaodu/2021/0126/1233.html